2022年4月24日 來源:會計司
《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會計“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為有關政策的制定完善及有效實施提供科學論證和決策參考;完善理論研究及成果轉化應用機制,形成會計理論研究體系;深化國際學術交流,全面提升中國會計的國際影響力;加強會計人才培養,發揮高端會計人才智力優勢。這一系列要求為新發展階段的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會計學術國際交流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指導。
一、“十三五”時期會計研究成果豐碩
“十三五”時期,我國會計研究工作以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為指引,推動理論創新和實務創新,在理論研究與成果轉化、會計教育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ㄒ唬├碚撗芯颗c實踐運用的有機結合機制逐漸完善。
“十三五”時期,財政部立足中國國情,逐步完善理論研究與服務實踐的有效結合機制,全面提升了理論成果轉化效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與會計相關的重大問題理論攻關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運用取得新成效。
一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組織開展重點領域會計理論研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為主管機關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二是根據“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圍繞會計法治、“一帶一路”建設、脫貧與資金績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關會計問題等主題,組織團隊開展研究,形成了《“一帶一路”建設相關會計問題調研報告》等系列成果,為會計行業主管部門完善法規制度提供決策參考。
三是推動行業建設,加強財會監督相關研究。針對市場體系和監管體系培育完善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系統梳理近年來財務造假典型案例及相關法律制度,從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兩類主體入手,結合《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修訂需要,組織學術力量開展系統研究,為做好頂層制度建設、發揮監管部門職責作用,進行科學論證。
四是開展“金磚國家會計趨同、等效與監管”專題研究,為金磚國家會計合作機制及會計準則趨同等效等相關問題提供智力服務。
五是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的交流,實現政、產、研、學的有機結合,完成了“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中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工作,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調查”年度報告。
(二)高層次學術人才隊伍持續壯大。
財政部組織實施高層次會計人才工程,為“十三五”會計理論研究夯實了高端學術人才基礎。
一是組織全國高端會計人才(學術類)選拔培養工作,“十三五”時期共選拔62位學員,開展集中培訓、項目支持、主題行動等培養工作,為會計改革發展輸送中青年骨干人才。
二是積極推進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相關工作,選拔40位會計名家培養對象,提高會計名家工程的工作質量和學術影響,充分發揮高層次學術人才項目在會計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高端引領、整體開發”作用。
三是創新工作方式,舉辦會計骨干人才培訓班。圍繞會計改革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根據會計相關工作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探索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精準培訓,努力提高培訓班辦學質量;探索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專業培訓新路徑和新模式;進一步完善網站系統相關功能,提高人才培訓工作效率。
四是支持資助學術人才脫穎而出,激發學術創新活力。切實做好我國會計領域第一個獎學金——“楊紀琬獎學金”的征選評選,激勵全國會計理論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才俊繼承和弘揚老一輩會計學家嚴謹的治學精神,促進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繁榮和會計人才的培養。
(三)經濟社會發展相關重大問題研究取得新進展。
從會計管理部門與實務界的需求出發,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議題,組織全國會計科研力量開展理論攻關,積極建言獻策,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是結合第四次科技革命成果,聚焦會計理論研究創新、數字化智能化與財務報告未來模式研究、管理會計理論變革與中國情景應用、新形勢下會計類學科專業的融合與重構研究、智能財務建設與業財融合研究、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會計信息供給等6個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科研成果。
二是聚焦國家“雙碳”戰略部署,引導學術界開展“雙碳”戰略相關會計問題研究,形成自然資源、碳排放等的會計核算研究成果,為國家相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三是立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組織開展革命根據地會計研究,探索了新中國會計對革命根據地會計的傳承和對接,為黨史學習,特別是為全國財務會計人員的黨史學習和紅色傳統教育,提供有專業適應性的資料。
四是爭取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支持,組織開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的企業會計問題及其應對”等重大問題研究,形成豐碩成果,為疫情應對和推進有關工作提供會計解決方案。
(四)多領域、多層次的學術活動全面推進。
財政部發揮中國會計學會的紐帶作用,規范分支機構管理,開展各類學術年會、專題研討會,不斷豐富學術內容、提高學術交流效果。
一是匯總專項課題成果、教學科研經驗等進行專題報告,充分傳播了理論研究形成的學術思想與理論貢獻,推動會計學科體系、理論體系、教材體系不斷完善。
二是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學術活動特點,創新學術活動組織機制和組織形式,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術交流,組織更廣泛范圍的會計人員參與研討,做實做精學術交流工作。
三是鼓勵不同地區、行業和專業領域結合自身特點,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各類活動,引導青年學子積極參與,激發學術活力,營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
?。ㄎ澹﹪H學術交流活動卓有成效。
“十三五”時期,財政部在構建會計學術話語體系、傳播中國會計學術聲音、塑造中國會計學術形象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
一是中國會計學會主辦的英文期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進入英國商學院協會發布的“2018年高質量學術期刊指南”,并被Scopus數據庫和DOAJ數據庫收錄。每年定期舉辦的兩次CJAS學術研討會,為國際學術思想交流、會計成果共享和會計方法展示提供了良好平臺,彰顯了中國會計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二是組織中國會計學者積極參與國際會議和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委托中國會計學會對外會計學術交流專業委員會相關成員在歐洲會計學會學術年會、澳大利亞新西蘭會計學會學術年會發表演講,展示中國會計理論研究成果,同時增進國內學術界對相關領域的國際前沿動態的了解。
二、“十四五”時期會計研究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我們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會計面臨的新情況更復雜、新挑戰更嚴峻。會計改革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會計理論要在改革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ㄒ唬└哔|量發展對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時期,我們進入以“變革融合、提質增效”為特征的會計改革發展新階段。作為宏觀經濟管理和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工作,會計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傳統的會計理論研究聚焦的是經濟的效率與效益,缺乏對高質量發展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內在動力。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和高質量發展目標的確定,極大豐富了會計實踐活動,需要理論界探索重構相應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系統嚴謹闡釋會計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原理、機制機理、方式方法,具體表現等,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提供政策制定、實務工作方面的指導和參考依據。
(二)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不斷完善為會計理論研究提出新課題。
財會監督是我國會計理論和實踐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將財會監督一并納入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這不僅是對中國特色財會監督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更是對財會監督未來改革發展提出的重大課題。系統梳理財會監督的演變脈絡,準確界定財會監督的內涵與外延,客觀分析財會監督的成效和問題,科學謀劃財會監督的改革和發展,是時代賦予的重任,也是中國特色財會監督發揚光大的內在要求,是會計工作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更好發揮作用的重要方面。
(三)信息技術發展和會計實踐創新給會計理論與實務帶來新挑戰。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是新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加持下,“大智移云物區”在會計審計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以財務云、電子發票、電子檔案、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在線審計為代表的會計信息技術等快步向前,正處于方興未艾之時。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布,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文件。作為與社會財富相關的一種管理活動、一個信息系統,會計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在數字經濟時代,會計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也給已有會計理論研究帶來了新沖擊。新時代的會計理論需要直面時代要求和實踐難題,持續提升解釋力和指導力,以促進會計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四)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為會計學術國際交流構建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彼岢?,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隨著我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會計學術國際交流與合作也需要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構建新的發展格局。一方面,要深入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具體實踐,總結提煉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成果,將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和導向鮮明的學理主張展示給全球同行,塑造良好的中國會計學術形象。另一方面,要重視世界各國會計理論、方法和實踐經驗的研究,借鑒其中體現一般規律、并且適合我國國情的經驗,實現“研究主題本土化”和“研究范式國際化”,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會計理論。
三、“十四五”時期推進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的任務和措施
會計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會計理論方法體系的構建,會計、審計準則的制定實施與國際趨同,會計信息質量保證等核心問題。會計理論研究應該為會計規范建設、會計實務創新和會計教育改革提供支持。加強會計理論研究對于促進會計標準建設、提高我國會計界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和投資者合法權益等都具有積極意義。
“十四五”時期,財政部將根據中央關于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的相關要求,組織深入調研,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開展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推動會計事業發展進步。
(一)組織會計理論攻關。
堅持實踐導向,從中國國情出發,緊緊圍繞黨中央與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選擇具有創新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重點難點課題進行招標,并做好課題評標、立項和跟蹤管理工作,引導會計學術力量更好地開展重點領域理論攻關,加快推出系列成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開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會計改革需要的問題導向研究。
二是提高學術水準,推動理論創新的前瞻性研究。將會計研究工作與“五位一體”發展要求、業界學界需求相結合,圍繞會計法規制度建設、會計行業轉型發展等會計理論研究中的現實問題,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會計改革的要求,為會計改革重大問題研究夯實理論和方法基礎。
三是聚焦“十四五”時期的重大選題,關注會計理論和實務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研究會計與國家治理、會計與宏觀經濟運行、會計與財政金融政策、會計與資本市場、會計與新技術發展、會計與人才培養、會計與企業高質量發展、會計與國際協調發展等問題,引領學術發展潮流,切實做好會計理論攻關工作。
?。ǘ┐龠M研究成果轉化應用。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和企事業單位的發展目標和任務中明確提出,會計改革與發展應明確自身的新要求,著眼于促進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戰略,推動“十四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一是在充分了解當前會計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的基礎上,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組織開展研究工作,促使會計理論為實踐提供指導,推動理論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為有關政策的制定完善和有效實施提供科學論證和決策參考。
二是“十四五”時期,中國會計學會將更好發揮聯系主管機關、理論界、實務界的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并帶領全國會計科研力量,加強對會計基礎理論問題和會計實務問題的研究,增強理論成果對解決實務問題的針對性。
三是開展實務問題專題研究,積極組織理論和實務界專家挖掘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從實務角度對會計理論研究成果進行深化,進一步對初步研究成果進行完善,并對成型研究成果加以應用,切實使會計理論研究發揮促進會計改革與會計工作的作用。
(三)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建設專業智庫平臺。
著力推動會計專業智庫建設,更好利用會計專家的智力優勢,發揮會計專家在科研、教育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領輻射作用,推動會計學科和會計行業發展。
一是用好會計名家培養工程平臺,積極開展科普宣傳、基層調研、跨學科交流等社會活動,發揮名家在科研、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引領作用。
二是做好高層次財會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學術類)培養工作,通過優化培訓課程設計、組織重點課題研究等方式提高培養工作的質量,引導組織青年學者關注會計改革中的實際問題,更好地服務中國財政會計改革實踐。
三是突出一線科研工作的主體地位,廣泛動員會計教學和實務工作的基層人員參與會計理論研究。按照“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思路,通過多元化的教育、培訓等方式,利用線上線下的靈活技術手段,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為社會提供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會計人才。
四是通過研究專報、成果要報、專欄專題等形式,為會計人才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一方面,為國家和社會了解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會計改革相關科研進展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另一方面,為國家有關政策、制度和措施的制定實施服務,提升會計理論的指導能力和監督效果,并且力圖有新的突破。
五是引領人才培養轉型。發展的新階段面臨新的任務和挑戰,涌現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也為新時期的會計研究工作提供了技術基礎,重視新技術發展帶來的人才需求的變化,積極優化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會計人才轉型,為會計理論和實務界輸出新時代的會計人才。
(四)完善理論研究機制。
1.完善學術活動機制。
聚焦新時期的重大、難點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積極舉辦各項學術活動,完善學術年會、專題研討,專門論壇等學術活動機制,進一步創新理論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機制。
一是組織理論學者和會計實務工作者,開展各類學術和科研活動,明確學術活動主題,針對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當前會計改革發展的重難點問題,推出具有理論引領意義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推動建立會計理論創新和發展的學術交流平臺。
二是組織相關領域的人才針對會計標準體系建設、會計準則趨同等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選題開展深入研究與專題研討,不斷創新、積極進取,推動先進理論的建立和驗證。
2.優化學術評價機制。
會計科研成果的評價應堅持為會計發展服務的原則,提高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完善成果評價標準,倡導會計學術創新。
一是優化學術期刊選稿用稿工作,進一步提高稿件質量,擴大稿件來源,在全面考慮稿件工作質量、學術水平、應用價值等方面的基礎上給予客觀的評價。發揮權威學術期刊的導向和引領作用,配合會計改革中的重點問題,刊登理論研究成果,調動研究的積極性,從而推進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加速發展。
二是論文評選呈報方面,將不斷完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積極推動優秀論文、楊紀琬會計學獎學金等獎項的評選與宣傳工作,推動優良學風建立。積極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重點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嚴格評審,對專家評價較高的成果進行整理匯編,向相關部門進行推薦,進一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三是人才選拔與推薦方面,進一步完善“全國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等人才培養機制,加強人才制度建設,不斷壯大人才隊伍,造就與會計改革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
3.創新學術工作機制。
財政部將監督和引導國家會計學院和會計行業組織(社團)的自身建設,創新工作機制。
一是推動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行業組織(社團)的相互配合,加強各組織之間的溝通交流,進一步密切工作關系,在完善現有以中國會計學會為主體,地方會計學會為支撐,各級各類專業會計學會為補充的會計學術組織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各類會計學會及其所屬機構分工合作的學術工作機制,逐步形成以中國會計學會為引領,服務全國、協同高效的會計理論研究體系。
二是積極拓展研究領域,創新研究方法,推動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的進步,結合會計改革發展進程組織開展案例研究,講好中國故事。
(五)深化國際學術交流。
1.發揮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作用。
充分發揮中國會計學會、國家會計學院等有條件的專業組織、科研院校在深化會計國際學術交流中的平臺作用。
一是“十四五”時期,財政部將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學術交流模式,不斷完善對外交流開放平臺,形成國際化的運行機制和理念,積極開展全球學術交流和合作,對外傳播中國會計改革發展模式、中國會計理論成果和學術人才。
二是在著力解決我國會計實踐與會計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的同時,聚焦關系人類共同命運的全球問題,推動中國的會計人才和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為人類會計事業的發展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2.有效運用國際合作機制。
配合國家對外開放發展戰略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積極運用“一帶一路”財經發展研究中心、亞太財經與發展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機制,與其他國家建立起經常性的聯絡和對話,并就最新研究成果、準則制定進展等重要問題進行定期交流與探討,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更好地促進經貿往來和資本流動。